盛煌平台注册:体育总局答复人大政协提案:冰雪产业多个细分赛道将获进一步扶持 | 体育大生意
在后冬奥时代,中国冰雪产业在国家层面获得了空前的重视程度和政策扶持力度。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官网公布了一批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人大代表建议(以下简称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政协委员提案(以下简称为“政协委员提案”)的答复函,其中超半数的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都涉及到冰雪运动。体育总局在答复这些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时详细阐述了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成果和下一步的政策扶持方向。
体育大生意通读这些答复函后发现,人大代表的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基本可以归纳为五类:
一、冰雪竞技:涉及到后冬奥时期冰雪人才培养和冰雪强国建设方向,比如人大代表第7623号建议《关于加快后奥运时代冰雪人才培养的建议》;
二、冰雪运动普及推动:涉及到后冬奥时期群众冰雪运动和青少年冰雪运动推广方向,比如政协委员第04473号提案《关于巩固“三亿人上冰雪”冬奥成果,持续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的提案》;
三、冰雪场馆遗产再利用:涉及到后冬奥时代冰雪场馆和场地的使用方向,比如政协委员第01564号提案《关于加强冬奥场馆赛后继续利用几点建议的提案》;
四、冰雪后勤保障:涉及到冰雪运动的后勤保障和医疗技术研发方向,比如政协委员第01427号提案《关于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高山滑雪和冰雪运动的医疗救治体系的提案》;
五、冰雪产业:涉及到冰雪旅游、冰雪消费、冰雪产业融入区域发展战略等多个层面,比如政协委员第01000号提案《关于让冰雪“冷资源”变成“热经济”的提案》。
在上述这五个方面的建议和提案中,涉及到的冰雪产业的提案和建议数量最多,体育总局答复的内容也相对最为丰富翔实。这些涉及冰雪产业的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可以细分为三方面:一、河北、东北、新疆、粤港澳大湾区、贵州六盘水、河南等多省市希望冰雪产业能够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二、建议冰雪产业和旅游产业、航空产业进行融合发展;三、希望国家层面对冰雪产业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升级。
对于所有的冰雪产业提案和建议,体育总局均给出了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答复,这些答复的具体内容对冰雪产业从业者遴选冰雪创业的细分赛道具有启发意义。体育大生意在此对体育总局答复提案的核心要点进行遴选、梳理、总结、提炼以飨读者。
冰雪产业成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六盘水盼成国家南方冰雪基地政协委员第02689号提案《关于借冬奥全运契机在粤港澳大湾区普及发展冰雪运动的提案》提议将粤港澳大湾区设为“北冰南展”试验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赛事活动。
体育总局答复称,体育总局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深挖“冰雪经济”潜力,打造“北冰南展”试验区。具体分为四大举措:
一是协助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推进冰雪人才培训。支持建设冰雪运动培训基地和冰雪运动综合培训中心、打造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开设冰雪运动相关行业学历教育、在大中专院校开设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相关专业。
二是推动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和向四季拓展。协调推动每年一届的“大众冰雪季”“中国冰雪大会”等知名品牌活动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点布局,支持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冰雪运动论坛”等具有广泛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活动,协调组织参加港澳国际性旅游展会及相关推介活动,支持开展内地与港澳冰雪主题文化旅游交流活动等线上线下活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冰雪运动普及发展。
三是引导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实施“轮转冰”战略。按照“固强项,补弱项”原则,积极引导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实施“轮转冰”战略,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轮滑运动良好基础,深入推进群众性冰雪运动推广普及工作。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面推进轮滑运动向冰雪运目转化,“宜冰则冰、宜雪则雪”,实现轮、冰、雪融合发展。
四是引导粤港澳大湾区增加冰雪场地设施供给。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在大型体育场馆群搭建真冰场、仿真冰场、仿真雪场等冰雪设施,利用VR、AR、旱雪和液态仿真冰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扩大冰雪场地设施供给,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冰雪产业有序发展。
政协委员第04367号提案《关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冰雪运动及产业发展的提案》建议,加强有条件发展冰雪运动与文旅融合的中西部城镇的基础建设,同时鼓励中西部举办冰雪运动与文旅融合发展专题会展。
体育总局答复称,体育总局此前会同文旅部、发改委共同出台《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引导重点地区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支持中西部冰雪经济发展。会同文化和旅游部编制《滑雪旅游度假地等级划分》并颁布实施,促进中西部冰雪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将张家口市万龙滑雪场、吉林市北大湖滑雪旅游休闲度假区、哈尔滨市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阿勒泰地区阿尔泰山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场等认定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认定了北京延庆海陀滑雪旅游度假地等12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共同发布“2022年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体育总局会同发展改革委实施“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支持吉林通化、新疆阿勒泰等地冰雪户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下一步,体育总局将会同文化和旅游部,以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为抓手,大力发展冰雪旅游,持续开展“欢乐冰雪旅游季”等活动,支持设立冰雪产业融合发展专题会展,助力中西部地区冰雪产业发展。
人大代表第5208号建议《关于支持六盘水市建设南方冰雪运动基地的建议》提出,希望体育总局支持贵州六盘水市建设南方冰雪运动基地。
体育总局答复称,关于建设南方冰雪训练基地,建议按照《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体育事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20〕69号),履行重点项目评审入库程序。体育总局将积极支持六盘水市利用高水平冰雪场馆资源,积极举办、承办具有广泛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的群众冰雪活动和全国性冰雪赛事,支持六盘水市举办青少年冰雪冬(夏)令营等青少年普及类活动,营造浓郁冰雪运动氛围,带动群众参与热情和冰雪产业发展。
政协委员第00727号提案《关于推动全疆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的提案》提出,希望国家投入资源帮助新疆打造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具体还提出希望体育总局对在乌鲁木齐国家新疆丝绸之路体育训练基地雪道扩建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体育总局答复称,此前已会同文旅部将乌鲁木齐市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阿勒泰地区阿尔泰山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场认定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将新疆乌鲁木齐南山、新疆阿勒泰认定为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将“阿勒泰将军山冰雪体育旅游线路”评选为“2022年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此外,文旅部此前已编制《旅游兴疆规划(2021—2030年)》,从产品供给、消费促进、产业链升级等方面提出支持新疆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举措。
下一步,体育总局、文旅部继续支持新疆申报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支持新疆因地制宜建设景区休闲绿道、自行车道、登山步道等体育旅游公共设施,推动文化、体育等产业链融合发展。至于新疆丝绸之路体育训练基地早在2017年就被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新疆丝绸之路体育训练基地,现已到期。未来基地需要重新申请命名“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体育总局承诺会将基地雪道扩建及配套服务设施考虑纳入重点项目评审入库程序。
冰雪产业跨界融合大有可为:吉林将冰雪旅游和红色元素融合人大代表第5923号建议《关于为冰雪产业融入红色元素推动吉林省冰雪旅游发展的建议》提出,希望国家能支持冰雪产业和吉林的红色爱国教育资源进行融合发展。
体育总局答复称,赞同吉林将冰雪产业和红色爱国教育资源融合发展的设想。体育总局长期以来全力支持吉林的冰雪产业发展,体育总局在《“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和《“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吉林长白山(非红线区)等地建设冰雪丝路带,打造国际顶级冰雪赛事活动平台和冰雪旅游度假地,认定长春净月潭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长白山景区管理有限公司、长春莲花山滑雪场等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
同时,体育总局会同文化和旅游部认定吉林市北大壶滑雪旅游休闲度假区、吉林市万科松花湖度假区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认定吉林丰满松花湖滑雪旅游度假地、吉林松抚长白山滑雪旅游度假地为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下一阶段,体育总局将依规支持吉林省申办承办国际高水平单项赛事以及全国锦标赛、冠军赛等国内单项赛事,不断丰富冰雪产品和服务供给。
政协委员第03861号提案《关于发挥航空优势助力冰雪产业发展的提案》提出,“加强航空和冰雪产业的融合联动,提升航线通达性,助力冰雪南展西扩东进,航空产业可以促进冰雪产业价值增值”。
体育总局答复称,民航局积极为冰雪旅游线路加大运力投入,比如积极支持包括河北航空在内的各航空公司根据市场需求随时新开航线或在既有航线上加大运力投入,优化航线网络结构,服务当地冰雪产业发展。石家庄、大兴等机场推出了丰富多样的空铁联运产品。下一步,体育总局和民航局将加大业务合作力度,协调推动华中、华东、西南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冰雪项目布局,打造冰雪产品高端品牌。提升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冰雪旅游服务水平,打造高质量滑雪旅游度假地。民航局将进一步发挥航空运输覆盖范围广、服务品质优等独特优势,促进航空运输和冰雪产业融合发展。
政协委员会第02193号提案《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提案》建议,“加强冰雪体育旅游行业数字化建设”、“提升冰雪体育旅游综合服务水平”。
体育总局答复称,体育总局、文旅部积极支持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冰雪运动特别是冰雪旅游中的创新应用。一是加强冰雪旅游线上推广。文化和旅游部在2021—2022年雪季期间,推动互联网旅游服务平台和冰雪旅游目的地举办线上冰雪节、“逛吃游”冰雪直播等游客喜闻乐见的冰雪文化和旅游活动。二是借助国家级高端展会平台展示冰雪装备器材最新信息化、数字化产品。2021年在服贸会体育服务专题展上,北京冰锋、奇威讯公司、云汉逐影等多家公司展示了冰雪运动场景智能化运动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人工智能安全、机器视觉智能运动影像解决方案等产品。下一步,体育总局、文旅部等部门将以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为抓手,促进冰雪旅游与文化、教育、康养、装备制造、科技等深度融合发展。
政协委员第02610号提案《关于借助冬奥机遇,加快从冷资源到热经济的提案》提出,“加快推动冰雪运动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尝试开启冰雪+文化、冰雪+温泉、冰雪+IP等模式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
体育总局答复称,在推动发展“冰雪+”方面,体育总局此前已会同多部门先后印发《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并在《“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促进冰雪与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相关行业融合发展。下一步,体育总局将继续发展“冰雪+”,支持配合文旅部等部门继续落实《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继续认定一批冰雪主题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在便利店、加油站、公交站、火车站、机场等大众生活场景中广泛设置“中国冰雪角”,加快建设一批举步可就的群众性冰雪场地设施。
冰雪产业顶层设计升级:或出台《全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政协委员第01000号提案《关于让冰雪“冷资源”变成“热经济”的提案》建议,在发展冰雪产业的过程中,要挖掘软件价值,形成游戏、体验、虚拟组合。
体育总局答复称,正在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冰雪运动发展。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有序推进“科技冬奥”重点专项,以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成果在国家队训练比赛中强化示范应用。举办中国数字冰雪运动会,运用VR、3D体感体验、液态冰等科技手段,突破冰雪运动的季节和地域限制,为冰雪运动爱好者搭建人人可参与、时时能体验的赛事参与平台。
政协委员第03375号提案《关于持续推动冰雪产业发展的提案》提出,“企业层面要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创新冰雪运动产品,创新发展模式,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模式和经验,加强雪场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
体育总局答复称,体育总局在《“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打造冰雪装备器材特色产业园区。推进冰雪装备器材与冰雪运动体验、冰雪旅游和冰雪文化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体育总局此前已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打造示范项目,支持低风阻高可靠碳纤维雪车、六自由度电动模拟体育训练系统、DISK30圆盘滑雪机、DISK13圆盘滑冰机等高端冰雪装备器材研发生产,聚焦科技创新助力竞技水平和科学化训练水平提升,促进最新科技成果在体育领域转化应用,为国家队备赛参赛北京冬奥会提供重要保障。体育总局此前会同文旅部颁布实施《滑雪旅游度假地等级划分》(LB/T 083—2021)等行业标准,对滑雪旅游度假地的空间组成、滑雪旅游资源、规划建设等作出规范,提出应在具有地形、生态、气候、区位交通、发展潜力等综合条件优良的地区发展滑雪旅游度假地。
政协委员第01783号提案《关于把握后奥运时代黄金期加速驶入冰雪体育强国快车道的提案》提出,要尽快破解冰雪装备卡脖子问题,推动冰雪产业从“单一粗放”步入“高质量发展”。
体育总局答复称,《“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已明确提出重点发展东北、华北地区的冰雪机械装备制造业,解决制约我国冰雪装备领域“卡脖子”问题,积极挖掘长三角、珠三角、海峡两岸等体育产业集群在冰雪器材装备研发生产方面的潜力。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等文件,将齐齐哈尔黑龙江冰刀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冰雪企业认定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聚焦科技创新助力竞技水平和科学化训练水平提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政协委员第01678号提案《关于加强冬奥会后冰雪产业建设的提案》建议,“加强产业规划,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环境” 。
体育总局答复称,体育总局此前已编印《冰雪运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滑雪模拟机通用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等行业标准,会同文旅部发布《滑雪旅游度假地等级划分》(LB/T 083—2021)行业标准。下一步,体育总局将不断加强冰雪运动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冰雪运动项目标准制修订工作力度,自然资源部计划在自然资源监测工作中对室外滑雪场及周边区域开展监测,逐步掌握室外滑雪场分布现状及所处环境等情况。
政协委员第03873号提案《关于北京冬奥会带动全国冰雪经济发展的提案》建议,要进一步抓好发展冰雪经济的顶层规划,扶持完整的冰雪产业链龙头。
体育总局答复称,国家高度重视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的顶层设计,体育总局已陆续出台《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另在《“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及《“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冰雪产业的发展方向,即,“以京津冀为核心区域,发挥华北、东北、西北的资源和经验优势,以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为推广重点,引领和带动中部及西南地区发展冰雪产业,形成东西南北交相呼应、春夏秋冬各具特色、冰上雪上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
政协委员第01836号提案《关于推动我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建议,体育总局应科学制定《全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同时要避免优质滑雪资源区生态保护红线“一刀切”。
体育总局答复称,体育总局今后会充分考虑编制《全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可行性。下一步还会组织编制《冰雪运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研制一批冰雪运动规范化发展急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不断提高我国冰雪运动软实力。对于优质滑雪资源区因为生态保护红线被“一刀切”的问题,体育总局答复称,此事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林草局这三个部门,该三部门负责组织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在维护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会依法依规保障冰雪产业发展空间。
本文由盛煌注册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itmrgroup.com/xinwenzixun/1012.html